「桃園眷村」這個品牌,從桃園、眷村、繁體這三個點來看,顯然是個台灣的品牌,其實創始人是江蘇人,一手打造總體品牌形象的團隊也都是大陸人,為不折不扣的大陸企業。

台灣地名品牌 - 桃園眷村,賣的卻是百分百的台灣情懷。
是否好吃不是重點,跟著入菜的文藝腔、台灣味,



但借鑑於台灣是真的,綜合大陸各媒體的各類報導,創始人是因為在台灣桃園吃到了燒餅,震驚於口感絕佳且種類繁多,決定引進大陸。「豆漿油條最早是從大陸傳到台灣的技藝,沒想到在台灣,還保留著最真摯的味道,哪怕一顆黃豆都悉心調教。」



據媒體報導,命名為桃園眷村,因為眷村的某個象徵意義是「聯繫兩岸的情誼」,而桃園是台灣眷村最多的地方,同時也是創始人初嘗台灣燒餅油條之處,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。

桃園眷村走的是高級時尚路線,說穿了就是「誠品路線」,把一間傳統的早餐店做成了誠品、星巴克那種形象的「食肆」。他們貼在官方微博上的slogan是「桃園眷村, 不僅僅是一家食肆,更是一種值得回味的生活時態。」

桃園眷村第一家店開在上海,早上七點到凌晨兩點半,爆紅之後嘗試24小時營業(每個城市選一家),如今氣勢如虹,預計2016年要開20間分店。





開到半夜 2 點、一頓要花三四十的豆漿油條店,吸引的是怎樣的客群?它的競爭對手是誰?

小吃店桃園眷村店的價格,用上海話形容叫做「辣手」:一碗鹹豆漿 12 元,培根蛋燒餅 25 元。

最近它們還推出了包子,兩個起售 26 元,胃口好的,一頓下來可以吃掉超過 40 元。

一樣的單品在台灣阜杭豆漿賣同樣的價格,單位卻是新台幣。


桃園眷村是一個創立於上海的台灣小吃連鎖品牌,和永和大王這種看似挺像,但是和火車站、醫院旁都很常見的永和相比,桃園眷村既不賣飯和面條,裝修也要清新很多。

從 2014 年的上海泰州路首店開始,這個品牌連續開出 7 家店,選址大都是購物中心、高端辦公大樓,或者藏在社區邊上的新晉園區。

在上海,經營豆漿油條業務的商戶通常做的都是早點,而桃園眷村吸引的卻是夜宵人群。這倒不是說上海就沒有同類夜宵產品,但與這些競爭對手相比,桃園眷村勝在環境整潔。



桃園眷村的店鋪設計並非外包,而是由公司內部的團隊完成。

桃園眷村新天地店的店長吳寧剛告訴《好奇心日報》,桃園眷村董事總經理聶豹的主業是女裝,因此有室內設計的人力資源可供調用。


此外,品牌總設計師程輝在桃園眷村的微信推送文章裡表示,一開始他對品牌的構想就不是單一的食肆,未來可能賣衣服、變成酒店品牌……因此他選了一個模糊而遙遠的名字:桃園眷村。這個名字源自國民黨軍為了安置家眷,在台灣興建的房舍。






日月光店:花紋毛玻璃、榫卯木結構、春聯、白瓷磚、以及各式各樣的繁體字標語


店鋪風格帶點滬式懷舊,比如置物架上放著的舊餅乾盒。菜品是台灣,雖然銷售豆漿、油條、燒餅、飯團,和上海人印象中的早餐四大金剛品種一致,又略有不同——據說是老板從台灣引進的改良品種。如果你去吃過台灣的阜杭豆漿,就會明白其中的區別:比如燒餅更像是中西結合,裡面夾的是培根雞蛋。

很顯然,桃園眷村分到了裝修帶來的紅利,它吸引了那些對「找個地方坐坐」有需求的人群——因為如此,桃園眷村的競爭對手並不是其他小吃店,而成了咖啡館之類的地方。和後者相比,它顯然還有個優勢:開得晚,以及有更適合中國人的食物。





以新天地店為例,桃園眷村每天的客流大約在七八百人,周末可以到 1000 人以上。「平時以服務商場的人群為主,晚上七八點辦公樓裡的人會來吃正餐,過後還有附近出來玩的,再晚,就是夜場出來的人。」吳寧剛說:「你知道廣告公司的人,加班會加到多晚嗎?」

環境和寬闊的空間,是食客來這裡消費的另一個主要理由。王柯翔在外灘上班,第二次來桃園眷村是約了客戶談公事,他表示「吃的東西無所謂」。附近一家製造業公司上班的 Ada 已經來消費了八九次,她覺得這個地段、這個價格能夠接受。而根據吳寧剛的說法,曾經有樓上公司的員工一大早來店裡的吧台開早會,順便吃早飯。




陸敏敏第一次吃桃園眷村的時候,那家店還在試營業。在她的定位裡,桃園眷村是周末 Brunch 的選擇之一,和賣西式簡餐的豆苗工坊、主打有機的悅衡食集處於同等地位,「它把一個很傳統的東西做得比較洋氣,並且做了連鎖,可以讓遊客、外國人吃。我是很支持多樣性的。」

這種情緒正是桃園眷村試圖營造的效果。水磨石地板、瓷磚牆面,原木桌椅的表層塗了精油,牆上則寫著「仁義禮智信」和「時間,在舌尖」……裝豆漿的碗喝到見底,你可以讀到一首詩。這些設計是讓顧客覺得「有點特別」,但在連鎖餐飲的業態裡,並不是一個有性價比的做法。




湖濱道店





如果從飯店經營的角度看,目前桃園眷村的人均客單價來和它的店鋪裝修格調並不匹配,足以稱得上奢侈。增加菜單類目,可能是一個提高利潤的做法,但吳寧剛說,桃園眷村的定位是台灣小吃,不能賣牛肉面、快餐飯。而目前唯一可知提升效率的地方,就是中央廚房統一採購節省的成本,但面粉、黃豆送來,還是得當場和面、現磨。

規模化的過程中,也已經出現了客群不符、服務失準的問題。@rockssean2 給北京三里屯店的評論是「全程要自助服務」。成都網友@淡如水_相見歡 在萬象城店的點評中表示:「性價比低了點,而且菜品讓我覺得吃飯時間好尷尬。」




南豐城店的親子 DIY 區域


在我們採訪的十幾位消費者裡,幾乎沒有人提及桃園眷村食物的口味特色,環境和「場合合適」都占據了主要的消費理由。

今年 1 月,桃園眷村董事總經理聶豹曾宣布,計劃今年再開 15 家分店,5 家在上海,10 家在其他主要城市布點。若要繼續維持這樣的價格和成本,選址和附近的客群就變得更加重要。

「我們還嘗試做社區,看看在那裡我們的店能不能生存下來。」吳寧剛說,「不過下一個店還不在社區,在久光百貨裡面。」



留言